【财新网】(记者 包志明)曾因中国游客韩国被扣留事件成为舆论热点的中国首艘豪华邮轮“海娜”号,即将走完“坎坷的一生”。10月16日,财新记者从“海娜”号运营方海航邮轮有限公司(海航邮轮)独家获得的《关于正式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运营“海娜号”邮轮的通告》显示,经海航邮轮股东决议,基于公司重大业务调整的需要,自2015年11月17日起,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运营“海娜号”邮轮。
17日上午,“海娜”号和其所搭载的1000多名游客,将结束前往日本福冈和长崎五天的行程,返回上海。这是“海娜”号执行的最后一个航程。海航邮轮隶属于海航旅游集团公司,后者于2007年3月成立,是海航集团三大战略业态之一。
财新记者发现,包括途牛在内的几大旅游网站上,“海娜”号的售票信息已经全部下架。而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也表示,“海娜”号将结束以上海为母港的日韩航线。
“海娜号”所有者海航邮轮则表示,“在“海娜号”邮轮停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运营后,海航邮轮将继续投身于中国邮轮产业。”但据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海娜”号停止营运,主要是因为其已达到30年船龄的使用年限,或将强制报废。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海上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管理的公告》,船龄超30年客船不准进出中国港口。
有海航邮轮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海娜”号停止营运后,海航邮轮并没有购买或租入其他豪华邮轮的计划,可能将暂时退出中国邮轮市场,转而以经营豪华游艇和游艇码头业务为主。“经营‘海娜’号快三年了,公司一直在这上面亏钱,虽然游客一直不少,但竞争激烈,船票价格卖不上去,而明年歌诗达和嘉年华还将在中国投入大量豪华邮轮,市场供需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鉴于对市场的悲观预期,公司可能会暂时退出邮轮市场。”该人士说。
海航邮轮负责宣传的相关人士则向财新记者表示,到达30年船龄年限并非是“海娜号”停止营运的主要原因,而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转型的需要,海航邮轮未来也不会退出邮轮市场。至于“海娜号”未来将如何处置、海航邮轮未来的战略计划,公司目前已经在与合作伙伴进行商讨,相信很快会签订协议并对外公布。
据财新记者了解,“海娜”号全长223米,船宽28米,满载排水量5万吨,船上设有游客客舱740间,满载游客为1965名。其原名“Pacific Sun”号,建于1986年1月,建成后一直由世界最大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运营。2012年年初,海航集团从嘉年华集团手中购入“Pacific Sun”号,并送往新加坡三巴旺船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特色”改装。2012年11月,海航邮轮成立。2013年1月,“海娜”号正式在中国投入运营,成为首艘由中国本土邮轮公司运营的豪华邮轮。
“海娜”号在中国的运营之路并不顺利。2013年9月13日,因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轮船与沙钢船务之间的法律纠纷,沙钢船务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由,“海娜”号连带船上的1659名游客和650名工作人员被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扣押,震惊全国。2015年4月,因天气原因改变航程的“海娜”号再次与旅客发生大规模纠纷。
今年7月,海航邮轮在其官微上发起“海娜号的180句问候”活动,其中有一句写着:“向前走吧,你已无暇顾及过去,要知道,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备受摧残,然后成长”。
邮轮运力大扩张
自2006年第一艘现代国际邮轮靠泊中国以来,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便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乘坐邮轮旅游的人数从不足5000人增长到2014年的74万人。据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预测,2015年全年,国内乘坐邮轮旅游的人数将超过100万人,占亚洲邮轮市场总量的40%以上,跃升为全球第八位。
《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预测,2020年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38%,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
越来越热的中国市场,已经吸引皇家加勒比、嘉年华邮轮、公主邮轮、丽星邮轮等一批国际知名邮轮企业纷纷开船进华。近两年,海航旅业、渤海轮渡、天海邮轮等中资企业,也开始从海外购买邮轮自主运营。
国际知名邮轮企业中,布局国内市场较早的嘉年华集团颇具“野心”。其2016年计划将在中国的邮轮船队扩增至0艘,届时其在中国市场的总运力将提升58%,其中3艘将全年服务于中国。
10月13日,嘉年华集团发布“2017中国战略布局”,旗下10个邮轮品牌中将有4个进驻中国市场运营母港航线,以进一步巩固在中国邮轮市场的领军地位。嘉年华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诺德•唐纳德宣布,继歌诗达邮轮和公主邮轮进驻中国并广受好评后,嘉年华集团将于2017年再拔头筹,引进集团旗下嘉年华邮轮和AIDA邮轮两品牌,成为首家在中国市场运营4个邮轮品牌的国际邮轮企业。
与此同时,以“自由闲逸式邮轮度假模式”为特色的挪威邮轮宣布于今年进入中国邮轮市场,其针对中国市场的首艘新邮轮将于2017年亮相。
中资邮轮的尴尬
在“邮轮热”的同时,刚刚起步的中资邮轮运营企业却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一位邮轮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目前所有在中国市场的邮轮公司几乎都是亏钱的。“中资邮轮运营企业都是购买欧美的二手邮轮,船小、设备差、航线短,船票价格难以提升。而国际邮轮巨头则是将中国市场纳入其整体全球航线计划中的,除中国游客外,还有日韩和欧美游客,这样更容易平抑成本。中资邮轮运营企业很难竞争。”该人士说。
除了规模劣势外,中国游客的习惯也是制约中资邮轮运营企业盈利的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表示,“尝鲜”是中国游客的普遍心态,很多人都看到了中国邮轮游客的巨大市场潜力,但是面对汹涌而至的中国邮轮游客,包括邮轮公司在内的邮轮产业链条各节点貌似都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国游客还不适应长时间的海上生活,3-4天的短途邮轮旅行是最被热衷的,能接受8-10天的较长途旅行的人就很少了。此外,邮轮的主要观光项目是在海上,在岸上的观光时间都很短,这一点,许多中国游客也是接受不了的,这就造成回头客很少,而短途行程过多的结果就是邮轮公司很难盈利。”海航邮轮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对邮轮旅游的各种不满,集中起来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游客“罢船”,即游客们强占邮轮,要求赔偿。据上海市相关执法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水域的“罢船”事件就有3起,最严重的一次涉及人数近1000人,“僵持”9个小时,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8月31日,“海洋量子”号邮轮因避台风改航,数百名中国游客罢船索要赔偿事件,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中国游客维权意识较强,但规范意识较弱。旅游合同纠纷,改变航线的确侵犯了游客的权益,但游客用‘罢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反过来也侵犯了邮轮公司的权益——游客的‘罢船’导致了邮轮公司无法让下一批游客正常上船,而下一批游客往往涉及几千人,这又涉及治安问题。所以事情会演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位执法人员对财新记者分析称,“中国游客往往从一开始的受害者变成最后的加害者。”